好文汇 >工作报告

初三历史教案6篇

教案是老师为了提高教学水平提前起草的文字报告,制定教案是一个比较繁琐的过程,一定要保持清晰的思路,好文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初三历史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初三历史教案6篇

初三历史教案篇1

学习目标:

1。 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

2。 知道: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

3。 叙述: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4。 正确分析: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

5。 学会: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学习重点:

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学习难点:

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公元前 世纪,古代伊朗以 人为中心形成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地出征和扩张。前5世纪中期,波斯帝国 次出征希腊,史称 。希波战争, 赢得战争的胜利。

2.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 国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 继王位,他足迹远达 ,建立地跨 三洲亚历山大帝国,定都 。

3. 任罗马帝国皇帝后,多次发动侵略战争,帝国疆域不断扩大,到 世纪疆域达到最大规模,东起 ,西临 ,南抵 ,北达 ,地跨 三洲, 成为内湖。

4.罗马扩张与征服一方面充满着 ,另一方面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我们现在运动会中的马拉松运动出现在那一个战争中?

②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疆域

(三)拓展延伸

①怎样才能正确评价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的征服

②观察下面《罗马帝国疆域图》,回答问题

(1)据图,说一说2世纪时罗马帝国疆域所到达的地方。

(2)图中的人物是谁?他在罗马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地位?

(3)从罗马帝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分析它对文化融合的促进作用。

(四)系统总结

一、希波战争 二、亚历山大东征 三.罗马扩张

1.背景: 1.背景: 1.背景:

2.时间: 2.时间: 2.时间:

3.经过 3.过程: 3.结果:

4.结果: 4.帝国疆域:

5.影响: 5.罗马扩张的影响

(五)巩固训练

1. 罗马为了取得地中海霸权,曾经和谁展开长期争霸

a.埃及人 b.印度人

c.迦太基人 d.波斯人

2.下列最早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

a.埃及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罗马帝国

3.古代雅典人设置“马拉松长跑”是为了纪念哪次战争中的英雄

a.特洛伊战争 b.希波战争

c.伯罗奔尼撒战争 d.罗马的扩张战争

4.使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人物是

a.凯撒 b.安东尼

c.屋大维 d.斯巴达克

5.有关古代世界战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古代世界战争大多规模大,范围广

b.希波战争进行了三次,最后波斯人取得胜利。

c.有很多古代国家通过战争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

d.古代世界战争客观上促进文化的传播

6.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条条大路通罗马”

材料二 “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者自日南檄外,献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

材料三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古代战争与历史演进的关系时指出:“暴力、战争、掠夺、抢劫等等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古老文明被蛮族破坏,接着就重新形成另一种社会结构(罗马人和野蛮人,封建主义和高卢人,东罗马帝国和土耳其人)。对野蛮的征服者民族说来,正如以 上所指出的,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

① 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② 材料二中的“大秦”在世界史上指哪个国家?材料 中记载大秦王安敦派使者到中国具体是在哪一年?这个史实记载在哪部书中?

③材料三能说明什么?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初三历史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能了解西欧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特点以及基督教在西欧社会的影响

2。 归纳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的意义

3。 分析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

4。 从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认识到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学习重点:

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与罗马教廷的地位;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

学习过程:

(一)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 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 人在它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国家,其中最强大的是 。后来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德意志、 、意大利等国。

2. 8世纪前期,法兰克国家经过 改革后,在封建贵族内部形成严格的 。

3.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 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等劳动者生活在社会的底层。

4. 西欧封建社会时期,与教会观点相悖的思想都被称为“ ”;在精神和文化领域, 凌驾一切。

5.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西欧的 制度结束, 也衰落了。6. 东罗马帝国定都 ,此地原称 。

7. _________大教堂是拜占廷建筑和艺术成就的结晶。13世纪末, 国家在西亚兴起,15世纪中期,他们攻陷 ,灭亡了东罗马帝国。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 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后果。

② 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③ 市民阶级的形成及意义

④ 拜占廷帝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三)拓展延伸

合作探究:课文动脑筋。要结合中国历史展开广泛的讨论。

(与东方城市相比,西欧城市的特点就是其从产生起,即展开了与封建主的斗争,并取得一定程度的自治权,拥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等职能.中国城市一般首先是政治统治中心,城市与专制统治同心,而西欧城市对封建制度起离心作用.)

(四)系统总结

一.等级森严的西欧封建社会 二.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 三.拜占廷帝国的灭亡

1.法兰克王国的建立 (1)时间: (1)东罗马帝国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2)特点: (2)6世纪后

3.罗马教廷的地位和影响 (3)斗争: (3)15世纪中期

(4)发展:

(五)巩固训练

1.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的最大的日耳曼人国家是

a.法兰克王国 b.法兰西王国

c.拜占廷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2“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这样的局面出现于

a.查里马特改革之前 b.查里马特改革之后 c.大化改新以前 d.大化改新以后

3.基督教产生的时间是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前1世纪

c.1世纪 d.2世纪

4.西欧封建社会时期,在精神和文化领域凌驾一切的权力是

a.君权 b.兵权 c.财权 d.神权

5.拜占廷帝国就是

a.罗马帝国 b.西罗马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6.拜占廷帝国的首都是

a.安卡拉 b.君士坦丁堡

c.巴比伦 d.罗马

7.西罗马帝国灭亡以后,东罗马帝国在历史上又延续了大约多少年

a.500多年 b.800多年

c.1000多年 d.1200多年

8.拜占廷帝国是怎样由盛转衰的?其原因是什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六)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初三历史教案篇3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连接亚、欧、非三大洲的商路──丝绸之路

2。说出: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阿拉伯数字的关系

3。叙述: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的经历

4。 通过学习,认同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关系的主流,形成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

学习重点:

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学习难点:

世界各地区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解决下面的问题。

1.很久很久以前,一条条陆地和海洋商路就把欧、亚、非三大洲联系在一起,其中就有著名的连接 的丝绸之路,通过这些商路,中国的 ________,印度的 ________等作物也传到欧洲。

2.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 人作出了重大贡献。

3.阿拉伯数字的创造者是 人, 人把它发展并传播。 __________(时间),阿拉伯数字与现在写法基本一致。

4. 年,17岁的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受到 的赏识。《_________》一书记述了马可波罗在 经历与见闻,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与向往。

(二)合作探究:

1、我的问题(自学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在学习小组内讨论)

2、我们的问题(学习小组讨论中不能解决的问题集中提出来向全班同学推荐)

3、老师的问题

①阿拉伯人在交流中有什么贡献?

②阅读下列材料

早期人类记载数量的方法是结绳、刻木。例如,被人借走10碗豆子,就在木头上刻10刀。数量少的时候还好记,数量多了以后就很麻烦了。

(1)为了解决这个实际问题,古代印度人是怎么做的?

(2)人们把他们发明的数字称为什么?

(3)数字的发明与运用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大作用?

(三)拓展延伸

请你与同学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

有人认为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中国,《马可波罗行纪》是伪造成的。对此,你怎么看?自由发表见解。

初三历史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方古猿等早期人类代表、人类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种的形成。

2、知道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母系氏族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特点。

3、理解父系氏族代替母系氏族的原因及后果。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南方古猿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的更替

难点是科学地看待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课堂导入: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古老的人类起源神话,比如我们中国流传女娲造人说,而西方盛行所谓的`上帝造人说。这些都终归是神话传说,没有科学根据,那么科学的人类人类起源论是什么?我们学习了第一课人类的形成就清楚了。

自主学习:

一、人类的出现

1、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使用天然石块、木块做工具,还属于,其生活地点是。

2、正在形成中的人在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学会了制造工具,最终与猿类分道扬镳,出现了完全形成的人,人类大约是在前形成。

3、我们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哪四个进化阶段?我们中国的元谋人,北京人,丁村人和山顶洞人分别属于哪个进化阶段?

4、当今世界上的黄、白和黑种人这三大人种是在什么进化阶段出现的?形成的原因是?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分为氏族和氏族两个时期。其共同点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公有制。不同点是:。

2、父系氏族后期,由于的发展,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制和制,原始社会开始解体。

合作探究:

1、课本第三页动脑筋。

2、第五页活动与探究。

精讲点拨:

1、直立行走使双手解放出来,为古猿学习制造和使用工具,促进大脑发育提供了可能,是进化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而火的使用是古猿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转变之后产生的,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但并非决定性变化。

2、氏族社会的解体可利用图示去理解:

达标检测:

1、广袤富饶的非洲大陆是黑人的故乡,也是人类的发祥地,约300万年前,生活在这里的早期人类是:

a、印尼爪哇人b、南方古猿c、尼安德特人d、克罗马农人

2、人类最初经历的社会是:

a、原始人群b、氏族社会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

3、人类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其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是:

a、使用天然工具b、能直立行走

c、会制造工具d、能采集果实

4、世界三大人种不包括:

a、白色人种b、黄色人种c、棕色人种d、黑色人种

5、导致人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长期影响b、进化阶段不同

c、体貌特征不同d、封建社会生活习俗不同

6、材料一:人类的生产工具十分原始,物质匮乏,人们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才能生存。

材料二:人们不再杀死战俘,而是把他们变成奴隶,以便生产出更多的剩余产品。

(1)材料一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哪一阶段?

(2)材料二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的那一阶段?为什么不再杀死战俘?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babca原始社会早期;父系氏族后期;为了增加劳动人手,保存了劳动力,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因为生产力的发展。

初三历史教案篇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世纪晚期,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分析欧洲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的原因;能够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以及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通过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认识中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材料、观看图片,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奴隶社会的奴隶,亦即“他人之物”逐渐过渡到中世纪农奴,亦即“他人之人”,到中世纪晚期,演变为农村或城市的“自由人”,这也预示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的到来,感悟人的价值在不断追求自由中体现出来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教学难点:认识到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乃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教师提问:11世纪以后,农奴和领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农奴对领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越来越弱,农奴的人身自由大大增强。农奴可以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不再为领主提供劳役,以此获得对自己劳动力的自由支配;也可以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2.展示材料: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3.问题思考:谈谈你是如何理解马克思说的这段话的。

提示:这反映了欧洲农村资本主义萌芽的情况。租地农场主就是后来的农业资本家。他们和农业工人之间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4.教师提问: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一方面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另一方面他们不再仅仅为自己生活而生产,更多是为了适应市场而劳动。手工业者开办作坊,家人、帮工和学徒一起生产,规模比较小。

5.教师提问: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呈现分散的一种状态。后来逐渐转向集中状态。

目标导学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

1.材料展示:有的富裕农民原先是某庄园的庄头,负责替领主管理庄园生产和其他事务。他们有较强的管理能力,有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由于农业发展、货币地租取代劳役地租,农民向领主缴纳货币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在财富普遍积累的基础上,一批富裕农民脱颖而出。他们是土地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在法兰西,他们占有的土地达到总面积的1/5,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3。

提示:反映了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富裕的农民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材料探究:

材料一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提示: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是城市居民。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保护法的保护。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提示: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伴随着市民阶级在政治、经济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种新的世俗生活观念逐渐形成,这为以后出现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三、课堂总结

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与工商业复兴,社会经济的闭塞局面得到改观,对外交往逐日增多,12、13世纪,英、法等国开始了消除割据、推动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进程。近代欧洲文明在这一时代孕育。

西欧中世纪的文明并非“黑暗时代”所能涵盖,特别是中世纪后期,王权兴起、文化的发展以及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加强正是西欧近代得以崛起的重要因素。

板书设计

1.庄园的衰落和瓦解

2.租地农场的出现

3.资本主义雇佣关系的出现

4.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

初三历史教案篇6

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代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发展的基本线索,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奴隶制的高度发展,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的兴衰

2、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整合教材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充分利用地图和相关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转换思维视角,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奴隶制得到高度发展,理解改革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的发展进程能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重难点 重 点:斯巴达和雅典;全盛时期的雅典;罗马霸权的建立。

难 点: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罗马和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2分钟)

1)、导入新课:提问: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哪些?古代亚非文明发源于哪些地区?继亚非古代文明的兴起,西方(欧洲)也出现了古代文明,西方文明又是在哪里发源的呢?导入新课西方文明之源。

2)、出示学习目标:(教师解读)

1、从正反两个方面认识雅典的共和制度,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能力。

2、让学生搜集古希腊、古罗马的有关奴隶生活状况的材料,使他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民主生活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3、无论是古希腊,还是古罗马,它们都采取了积极的对外交流政策,这是他们强大的重要因素,由此使学生对当前我国的对外开放政策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分钟左右)

1)显示自学提纲:

1、希腊早期文明叫什么?由哪两个文明组成?距今多少年左右?

2、评价伯利克里?

3、罗马共和国成立于哪一年?为争夺地中海霸权,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什么战争?何时罗马成为地中海霸主?

4、罗马帝国何时建立?第一任皇帝是谁?哪一年分裂?哪一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它标志着什么历史结束了。

2)、按自学提纲自学。自学时,对不会的问题要做好批注,作为合作探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3)、教师检查学情,指导学生自学,并适当点拨。

三.、合作探究,建构知识(15--20分钟)

1、组内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在组内互相交流。组内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质疑时提出,听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2、师生互探。对自学提纲中重点的内容及学习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展示、纠错和点拨。

3、教学内容:提问1:希腊文明以什么为中心?与亚非文明的中心有何不同?

(一) 雅典城邦的繁荣

1、雅典为何工商业发达?

2、雅典处于全盛时期是谁当政?

3、雅典处于全盛时期表现在哪些方面?

4、希腊为什么衰落?(斯巴达、雅典长期争霸)

(二) 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1、罗马共和国何时建立的?罗马共和国的行政长官称为什么?由什么样的人担任?

古罗马怎样成为地中海上的霸主?

罗马共和国是怎样被罗马帝国取代的?

罗马帝国延续了约五百年,与秦朝和西汉时期的中国一样,是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帝国之一。

4.课后小结:通过学习了解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之源以及罗马共和国的兴亡。

5、学生熟记本课知识点:朗读或默记:3—5分钟

四、巩固新知,学会运用(13分钟)

1、教师多媒体出示训练题、提高题。学生当堂回答,及时巩固新知识。

2.布置课堂作业:《基础训练》第3课部分重点内容,学生当堂完成。

3、教师检查学生课堂作业完成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自主学习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

历史新课程学习心得体会6篇

历史课改心得体会6篇

初三写申请书5篇

初三入团申请书400字范文5篇

新学期新目标作文600字初三5篇

初三入团申请书600参考5篇

初三入团申请书600推荐5篇

初三生活作文600字优秀作文7篇

初三教师个人工作总结数学5篇

初三军训心得体会推荐8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

    点击加载更多
    32
    c
    61608

    联系客服

    微信号:fanwen9944
    点击此处复制微信号

    客服在线时间:
    星期一至星期五 8:30~12:30 14:00~18:00

    如有疑问,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问题+截图进行提问,客服会第一时间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