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幅的长短永远不是判断作文好坏的唯一标准,大家在学校肯定都会遇到写作文的时候吧,以下是好文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回母校的作文模板7篇,供大家参考。
回母校的作文篇1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暑假过后,我就要上六年级了,再过一年,我就要毕业了。想到这里,我不免有些伤心;想到这里,老师和同学与我相处的画面,一幅幅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想到这里,我潸然泪下……
我要感谢母校,因为是母校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好的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几个好的朋友……
有一次,我上学时生病了,班主任老师关心地问我:“怎么样?”那时,我感到全身发软,浑身没了力气,实在是太难受了!于是,班主任老师拿来了药和水,让我吃了。然后,她问:“好点没有?”我点点头,她放心了。
还有一次,一个和我非常要好的同学,而且从一年级到五年级只有三次没上喜报的他——我在学习上的竞争对手——徐海涛,这次竟然又没上喜报,他非常的伤心,我也非常地为他着急。
下课后,我听说他哭了,连忙跑过去安慰安慰他,鼓励鼓励他。
我对他说:“‘不以一次失败论英雄’,下次还有机会嘛!来,握个手!”说着,我伸出了手跟他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啊!母校,是您培育了我,是您为我遮风挡雨,是您让我这棵小苗茁壮成长,我感谢您!从今往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天天向上,争取更好的成绩,来回报母校!
回母校的作文篇2
年后的某一天里,我突然心血来潮,想重回故里,去看一看我的母校——福建南平水东学校。于是,我便乘坐着微光速飞行器来到了校门口。
哇,眼前这个两旁绿树成荫,道路宽敞的马路,真的是我母校的校门口吗?这幅景象跟 年前的景象真是截然不同,我带着疑惑不解的心情跨进了校门 。
踏进了校门,眼前的景象更让我大吃一惊,虽说年前我的母校已经是被誉为绿色校园的,可此时,我的母校可堪称花的世界,你看,两排的竹林从校门口一直延伸到教学楼,在竹林一边的花坛里百花盛开,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蜜蜂在辛勤地采蜜。而另一边的竹林里,有一只克隆出来的小熊猫在地上滚来滚去,十分的可爱。
走进教学楼来到教室,你会听到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和动听的歌声,你会发现教室里墙的亮度,是可以根据天气的变化来随时调节的,使教室里的光线变得柔和,有利于保护学生的视力。课桌上每位学生都拥有一台电脑,同学们通过网络教学来学习知识并可以马上完成当天的作业。
我站在教学楼向下望时,正当我诧异怎么没有看到以前的操场所在地时,我突然看到了一个写着“地下入口”的大门,更奇特的是这个入口居然各个楼层都有,我带着好奇之心走进去,天啦,没想到这个地下入口通向的就是——地下操场,这里不但宽敞,而且体育设施齐全,同学们下课了可以在这里尽情玩耍。在这里还可以抵挡各种的自然灾害,并且可以随时随地的制氧,供大家呼吸。
这就是我阔别已久的母校,它是高科技的产物,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母校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回母校的作文篇3
又是傍晚,太阳收起它无限的热情,晚风带来些许清凉,校园内只剩下些许行人。于是我踏上走过无数遍的街道重温那些逝去的时光。
仍记得第一次来时的模样,一一切都是那样新鲜。崭新的校园,崭新的面孔,崭新的感觉,一切都是那样富有生气。我们怀着理想与热情来到这一方热土,开始生命中一个全新的旅程。三年的时光在指间不知不觉地溜走,我也从懵懂的少年成为即将毕业的学子。那些如此熟悉的岁月,就这样,无奈地成为了往事。
我静静地向前走着,耳旁的清风似在低沉地诉说着一个个度过的日子。我曾无数次从这里走过,那些笑声似乎还在这里打转。前方的樱树正在开花,灿烂而带着些许落寞。我就是在这片樱花下度过了一千多个日夜。我曾嬉闹着经过,嘴里哼着歌;也种伤心地经过,考试失利的阴影让我十分落魄;我曾在下雨的夜晚向前奔行,也曾在炎热的夏季伴着蝉鸣诵读诗歌。而如今呢?那些画面已经成了回忆,将与母校一起,深藏人心房,成为遥远的过去。还记得运动会上同学们鼓励的眼神;还记得演讲比赛中大家热情的呐喊;还记得在学校操场上观看电影;还记得在晨光的陪伴下同学们一起寒窗苦读。一天又一天,我在这里度过了一个个桃花盛开,白雪纷飞的日子。一天天长大,变得坚强,变得勇敢,也终究变得要离开。
不愿告别,却在告别。
我继续漫步在小径,问自己还有多少机会在这样走过我再熟悉不过的道路,再去摸一摸我拉过的单杠,再在学校的操场上打球,再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已是寥寥无几。时光像一匹不回头的快马,永无休止地带我奔向远方,这些熟悉的画而终究会离我越来越远,直到再也无法体验。
夕阳收起最后一缕霞光,夜占据了整个世界。我走过教室,仔细打量着这个校园,心中有股深深的不舍。有人说,母校就是那个你可以骂但绝不许别人骂的地方。它或许简朴,或许不完美,但它永远是你的母校,是你记忆中抹不去的痕迹。也许不够美丽,但总会温暖你的心底。
我停住脚步,几天后,我就将毕业,离开这所校园,离开这个陪伴我三年的地方。此时耳畔突然响起那句熟悉的诗,伴着清风,“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于是我轻轻挥手与母校道别,只带走记忆,不带走一片云彩……
回母校的作文篇4
时间如流水一般,一转眼,20年过去了,我成了有名的教授。已经20年没回母校了,我决定去看望母校,在那里学习了六年的时间,是那里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坐着火车,来到了学校的面前,发现门旁的杂草和垃圾竟然都不见了,摆上了各种花草,有蔷薇、茉莉、玫瑰、桂花。仔细闻,这味道真是沁人心脾。
我到了学校门前,发现这门怎么也打不开,直到有一个老师走了过来,把脸伸在门上,门一下就打开了,看来这门是需要刷脸的呀!现在的学校真是太高级了。我又到了教学楼,发现教学楼比以前的楼层多了好几层。老师带着我到了教室,发现墙上的黑板不见,变成了高级电子黑板,老师上课的时候再也不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了,只用在电子黑板上写字、讲题就行了。学生的桌椅发生了改变。椅子可以根据你的坐姿习惯来调节高度,桌子换成了高科技的电子书桌,同学们不用使劲翻课本,在练习本上写字了,桌子上就能直接写字、答题了,现在学校真是太先进了!
到了操场,我大吃一惊,发现原来的操场变成了一个非常大的、有许多体育器材设施的操场。操场中间换上了人工草坪,跑道上铺了石油,马路一旁还有许多的体育设施,在操场前,还有一个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不禁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我的母校啊,您真是变化太大了!
回母校的作文篇5
我从三年级就在乌江镇学校读书了。学校里的每一个老师,都是辛勤的园丁,也像母亲一样,把知识传授给我们。我对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
学校门口有一条小溪,小溪水从河湾缓缓流向大河。每当涨潮的时候,溪水漫过小桥。同学们赤着脚在桥面上玩水,一些小同学用纸叠成船放在水面上,让它流向大河。有的同学唱着歌,看着那些纸船,慢慢漂走。这时候,哗哗的水声、欢快的笑声和银铃般的歌声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曲美妙的音乐。
当水浅了的时候,就清得可以看见小溪里的砖头和石子,有时也有一些小鱼在游来游去。树叶的影子随着微波荡漾。
学校前面有一行行冲天白杨,枝叶茂密,郁郁葱葱。每当早晨的阳光透过树梢,树叶被风刮得摇摇摆摆的,坐在树下非常凉快。早上五六点钟的时候,早起的学生在树下读书,一些小麻雀在树下叽叽喳喳地叫着。
学校有一排排整齐的教室,教室前后有许多楝树。有的班级前面还砌着花坛。学校的每一个教室都明亮、宽敞、清洁,坐在里面很舒服。教室里还贴着几幅画。
我爱我的母校。我将要离开母校了,看着读了好几年的母校,真有点舍不得。因为她把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培养成一个知识丰富的少年。长大我要把学到的全部知识都贡献给祖国。让我用这点心意报答我的母校吧!
回母校的作文篇6
母校,你是培育人才的摇篮、撒播知识的海洋,流淌着道德的源泉,矗立着精神的旗帜,记录着光荣,承载着梦想,蕴育着希望。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我即将告别小学生活,进入初中。美丽的校园就像一棵茂盛的大树,我们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栖息其中——我们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最让我不能忘记的是我的母校,一个值得我去感谢的心灵之地。
感谢母校。人们常说眼睛是人的心灵的窗口。而教师却是我心里最大的窗口。记得六年前刚踏入母校的时候,就在母校的教室认识了我的好朋友小金,也是在教室认识了我敬爱的班主任——蔡老师。教室虽然没有那么大,但是当你走到教室门口,就能听到学校的读书声。
感谢母校,感谢母校的老师,老师是母校的心脏,也是我们人生的领路人。曾经记得我小的时候,从一个破坏公物的小女孩成为一个保护公物的好学生。经历了春夏秋冬,还有许多回忆,它们都是母校最好的回忆。
童年是一个虚怀若谷的包袱,小时藏进什么,长大就能摸到什么。在母校,我们摸到了知识,摸到了美德,摸到了欢乐,让我们带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老师,感谢友谊,感谢母校!
回母校的作文篇7
啊!母校,我即将离去的母校!在您的怀抱中,我度过了五年的快乐时光,在这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学校中,我懂得了许多道理,学到了许多知识。而今天,我已经从一个黄毛丫头逐渐长成了一个朝气蓬勃的少年了!我缓缓地走进了拱形桥似的校门,走进了像绿色毯子一样铺盖着地面的操场。操场上,小孩子围在了一起,有的跳绳,有的踢毽子,还有的正在与老师门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呢!
我看着看者,不由得想起了我们一年级是玩老鹰捉小鸡的情景。那时,我们是多么的开心啊!我又走进那熟悉的走廊,走进了培养我们成长的教室。我放下书包,看着那一排排整齐而有序的桌椅,那被同学们擦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的黑板,后面那一排排同学们精心设计的版面,而其中,我也为它献出了一份力啊!“叮铃铃!”熟悉的上课铃声轻快地响了起来,我便与同学们坐在教室里听课了。老师的讲课声是多么地温柔、悦耳动听,令我久久地不能忘怀。
啊!母校,我即将离去的母校!再过3个星期左右,我们就要毕业了。现在的我,想对您说:“再见了,母校!”
会计实习心得体会最新模板相关文章: